连城借贷合同纠纷处理、管辖法院确定及合同无效情形解析

一、普通借贷合同争议的处理方式

  1. 协商解决
    指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在自主且相互体谅的原则下,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合同约定,通过阐述事实、摆明道理的方式,达成和解协议,自行处理合同纠纷的一种途径。这是最有益于维持双方关系的解决办法,有助于防止双方产生更深层次、难以挽回的矛盾。
  2. 调解处理
    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在第三方(即调解人)的主持下,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前提下,由第三方对纠纷双方进行解释疏导,促使他们相互体谅、让步,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的活动。
  3. 仲裁解决
    即由第三方依据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或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按照法律规定对合同争议事项进行居中裁决,以解决合同纠纷的一种方式。仲裁是当代世界各国普遍设立的争议解决法律机制。不过,其成本相对较高。
  4. 诉讼解决
    也就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该方式通常耗时较长,但费用相对较低。

二、借款合同纠纷管辖法院的确定规则

需注意的是,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若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履行地点、交货地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或虽有约定但未实际交付货物,且双方住所地均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以及涉及口头购销合同纠纷的案件,均不依据履行地来确定案件管辖法院。

三、民间借贷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的情形

以下情形下,法院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1. 订立民间借贷合同的当事人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2.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民间借款合同;
  3.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连城县地处福建西部,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县,大部分地区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连城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连城拥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冠豸山、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被称为“民间故宫”的培田古民居建筑群、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时期全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的四堡古书坊建筑群等,姑田游大龙、罗坊走古事等客家民俗活动丰富多彩。连城是资源丰富的山区农业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216.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2.8%,居全省前列。境内物种资源丰富,保存有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和华南虎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位于县城东部的将军山海拔1665米,为闽江、汀江、九龙江三条水系的共源点,有“一水流三江”之称。境内银、煤等储量丰富。主要农产品有连城红心地瓜干、连城白鸭、连城黄兔、红衣花生、芦柑、脐橙、慈菇等,冠豸牌、连冠牌红心地瓜干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2001年连城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和“中国连城白鸭(白鹜鸭)之乡”。